你好,欢迎来到世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世铝网  >  铝业资讯  >  铝行业  >  正文

去出海·韩国 | 中国门窗幕墙企业“北漂”的高墙与窄门

2025-03-08 11:00:57 来源: FBC门窗幕墙展

  在首尔江南区鳞次栉比的玻璃幕墙背后,隐藏着全球最特殊的建筑市场之一——韩国。作为一个拥有超过5000万人口、人均GDP达3.4万美元的发达国家,韩国的建筑市场呈现出独特的“冰火两重天”景象。一方面,新建工程和存量改造需求旺盛,催生出每年超3万亿韩元的门窗幕墙更新市场;另一方面,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和财阀主导的产业链,为外来企业筑起了难以逾越的“高墙”。然而,在这片看似封闭的市场中,依然存在着为中国企业预留的“窄门”。

  今年FBC特别升级《世(界)观》栏目,带来更聚焦火爆出海市场的系列内容《去出海》,每期都将针对中国门窗幕墙企业感兴趣的海外市场,输出不同地域洞察作为企业参考。本期《去出海》将深入剖析韩国建筑建材市场的现状、产业链生态及中国企业的破局之径,探索如何在财阀林立的丛林中寻找出海机会!

  基本盘:新建与改造的博弈论

  在全球建筑行业的版图中,韩国建筑市场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据韩国国土交通部《2024建筑产业白皮书》显示,2023年韩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了189.4万亿韩元(约合1.1万亿人民币),这一数字背后,是新建工程与改建维修市场的此消彼长,也预示着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8年,韩国建筑业困境重重,经济形势不佳与竞争加剧,导致建筑商收入增长艰难,总额达20年来“历史新低”。2019-2021年间,受新冠疫情冲击的韩国建筑业在管控、原材料供应受阻、需求下滑等影响下,收入总额持续收缩。大韩建设政策研究院发表的《2024建筑业景气展望》报告显示,2023年建筑业投资比去年增长2.2%,达到263万亿韩元。据市场预测2025年全球建筑业有望实现2.7%的同比增长,韩国市场有望迈向新阶段。

  当细数韩国市场特点,不难发现:

  多层楼房主导

  回顾2021年,多层楼房建筑在韩国建筑业总产值中一骑绝尘,占比高达73.7%,其余26.3%来自土木工程。

  私营资本贡献显著

  韩国建筑业蓬勃发展进程中,私营资本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住宅楼、商业建筑及运输物流设施等领域,私营资本广泛渗透是核心驱动力。

  既集中

  又分散

  尽管三星物产、现代建设等巨头引领行业走向,但市场并未趋向高度垄断化,而是维持适度分散状态,既集中又分散,为中小规模企业留有一定生存空间。

  数字化+

  绿色化

  韩国建筑业目前尚未全面普及BIM、工业化建筑系统(IBS)等先进技术。但韩国政府率先发力,积极倡导模块化建筑技术。

  然而深入探究市场结构会发现,韩国这块蛋糕的分配也并非雨露均沾。在公共工程领域,现代建设、三星物产等TOP5承包商鲸吞54%的订单,筑起一道坚固的行业壁垒;而对于民营住宅,乐天、现代、SK三大财阀系开发商紧握高端项目,掌控70%以上的建材采购大权。但这种看似密不透风的市场结构,却为外来者留存了一道 “窄门”,只要精准定位、策略得当,仍有机会突破重围,在韩国建筑市场斩获一席之地。

去出海·韩国 | 中国门窗幕墙企业“北漂”的高墙与窄门

  产业链:财阀主导的“丛林法则”

  韩国建筑市场有一套独特的 “丛林法则”,有观点表示“在韩国搞建筑绕不开三星的混凝土、LG 的化学建材、现代的重型机械。”FBC发现,从初始开发到最终验收的全产业环节,财阀势力均节节渗透。

  a. 前端开发  乐天地产、现代E&C等财阀企业凭借其强大的资金、技术与资源整合能力,牢牢占据着高端住宅开发领域的主导地位。因此,众多中小开发商受限于规模与资源,将业务集中在地方城市,专注于开发低密度住宅。

  b. 设计环节  呈现集中态势。韩国前10大设计院凭借着卓越的专业能力、丰富的行业经验以及深厚的人脉资源,承接了高达60%以上的大型项目。这让他们具有选材的绝对话语权。

  c. 施工阶段  大型承包商惯用 “指定品牌清单”模式。尤其是大型商业综合体、高端住宅等项目,总包方会依据自身长期积累的合作资源、选品标准,罗列出品牌清单,要求分包商从中选材。其中,幕墙工程分包商往往依附于总包体系生存。

  d. 建材采购  本土龙头企业依托本地优势,凭借技术沉淀及生产效能,占据75%的幕墙型材市场。海外品牌若期望融入韩国采购体系,则须采取OEM(原始设备制造商)模式,借助本土企业的生产资质与渠道,加贴本土品牌,才得以投身市场。

  这种丛林法则直接催生了特殊的"采购鄙视链"——地标性建筑往往倾向于选用德、美品牌以突显格调;普通商用项目首选本土头部企业;而中小工程则是区域厂商的竞争主场。因此,中国建材企业常陷入"高端够不着,低端卷不动"的尴尬局面。

  不破不立:中国企业“三段式破局”

  想切入这么卷的市场,单凭技术难以打开局面,只有灵活运用市场潜规则才有胜算。这些突围路径可以作为中国企业在韩发展的初步思考:

  高端市场

  技术先行换门票

  中国企业可考虑瞄准地标性项目,组建多国技术联盟;同时考虑积极参与韩国《碳中和建筑认证标准》制定,在光伏幕墙等新兴领域,融入自身技术优势。但仅凭技术并不能保证中国企业自动获得高端市场“门票”,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市场影响力以及与当地企业的深度合作,这些条件都不容小觑。

  中端市场

  本土化再造

  有数据显示中国企业通过本地化运营提高了项目中标率,企业可考虑在韩设立“前店后厂”式加工中心,前店直面客户了解需求,后厂快速生产。需要注意的是,韩国市场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要求较高,中国企业还需面对文化差异、法律法规等多重考验。

  存量市场

  深耕产品质量

  韩国《建筑产品责任法》对产品质量追溯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将面临高额赔偿甚至失去市场准入资格。例如,某新材品牌在与惠而浦集团合作初期,经历了多次送样和小批量测试,最终才得以建立合作关系。即使是在看似简单的配件销售领域,中国企业也需要付出大量努力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当地标准。

  2025年是FBC中国国际门窗幕墙博览会加大海外占比的“投入年”,也是核心战略部署关键一环。FBC将深化对东南亚、北美、澳洲、中东等海外市场探索,提供高质量资讯+多元化主题策展+强热点配套活动+重磅海外买家计划,依据不同市场特点启动海外采购商组织,助力企业出海坦途。

去出海·韩国 | 中国门窗幕墙企业“北漂”的高墙与窄门

  走窄穿墙:出海VS出口?

  当东莞某幕墙企业老板在“直接出口还是韩国建厂“这一决策上犹豫不决时,大邱某建材批发商给出了具有韩国特色的答案:把你们的技术总监派到釜山住三个月,比建十个工厂都有用。

  韩国市场特有的 “关系型采购” 模式决定了单纯的产品输出难以打破现有的生态闭环。许多成功案例表明,通过“技术入股+本地代工+联合研发”的三位一体模式,不仅能够有效规避贸易壁垒,还可以享受本土企业政策红利。如市场声音所言:“聪明的中国企业已开始用我们的规则,玩他们的游戏。”对于中国门窗幕墙企业而言,想要分到韩国市场的蛋糕需要找准生态位,做深价值链,走出自己的"窄门"。

  图片

  FBC 2025期待与您共同进入全新阶段,定位强化国际市场,迎接无限可能。本届展会将于11月5-8日移师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新主题 “蓄力新生”旨在激发行业活力共育新生机,邀行业朋友相聚上海,提早锁定席位↓

去出海·韩国 | 中国门窗幕墙企业“北漂”的高墙与窄门

(责任编辑: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