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世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世铝网  >  铝业资讯  >  铝行业  >  正文

葛红林:加快关键矿物向新兴产业转变

2025-11-20 10:06:35 来源: 有色宝

  加快关键矿物向新兴产业转变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 葛红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凭借不断增强的产业实力,对内有力支撑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和国防军工的高质量发展,对外有力支撑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博弈,展现出关键作用,成为反制的重要工具。

  2012年到2024年,有色金属行业产量、营业收入分别增长了91.3%、91.4%。今年1—9月份,行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营业收入7.4万亿元、利润3452亿元,再创新高。需要指出的是,2022年,有色金属行业利润超过钢铁行业,2024年,有色金属行业收入超过钢铁行业。本质原因是得益于我国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其中,最大带动力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比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对铝、铜、镍、钴、锂、硅等需求的增长,及时有效弥补了有色金属在传统领域(如房地产)的消费下滑。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关键金属的高纯和功能性要求,倒逼行业从传统的原材料供应商,向高端材料制造商、绿色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变。

  今年以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力量对我国有色金属特别是关键矿物、关键金属开展调研。非常欣喜地看到,有色金属特别是关键矿物、关键金属成为众多企业投资的热点和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有关调研意见建议引起相关地方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采纳。本文就加快关键矿物向新兴产业转变,讲些个人意见建议。

  一是加快关键矿物向关键金属转变。当前,我国开展新一轮找矿行动,明确提出增储上产的要求,但在金属矿物向金属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困难矿,如“多手转让”矿、“历史欠账”矿、“伴生资源流失”矿、“资本运作”绿地矿,导致资源转变不成矿产。为此,一些地区直面这些问题,通过正视和解决新老政策的衔接问题,正视和解决各级担当的人因问题,开创了许多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法。最近,广西发布有色金属及关键金属产业发展规划,在“十个一”举措中,明确指出要集中开展矿权整合与小散乱企业整治。我认为,这十分有必要,否则再好的资源都转变不成金属。

  二是加快传统产业与现代新兴产业的良性互动。2022年8月13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宣布升级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氧化镓技术出口限制。氧化镓具有比砷化镓、氮化镓更宽的禁带、更优的发光特性,是应用于军事及高端芯片的关键材料。但美国似乎忘记了镓的来源,忘记了从第三国进口的超高纯镓是用中国粗镓提炼而成的。

  2023年7月3日,中国相关部门发布公告,未经许可,不得出口金属镓(单质)、氮化镓、氧化镓、磷化镓、砷化镓、铟镓砷、硒化镓、锑化镓,有力反制了美国,同时形成了我国发展高端芯片的比较优势。其中,广西、山西、河南氧化铝企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最近我们对镓、锗实施出口管制,形成了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影响。镓是生产氧化铝的副产品,我国有优势,这也是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良性互动的一个例子。需要指出的是,镓的出口限制,激发了深圳、苏州等高新区的芯片研发和产业化。

  我认为,中西部的氧化铝生产大省,要大力支持金属镓提取,加快第三代芯片基地建设,加快转化为关键材料、关键部件和关键产品,实现关键金属的价值最大化。上述的良性互动场景,不会是唯一的,而是众多的。比如,广西的铝土矿虽然含锂不如其他省,但含钪则是丰富的,为发展超高性能的铝钪合金创造了比较优势。

  三是加快关键金属带动新兴产业的新增长。国家通过的《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主要包括九大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及相关服务业。过去在军工领域,有着“一代型号一代材料”精辟论断,而现在是“一代产业一代材料”,任何一代新兴产业或产品,其性能的飞跃往往都建立在新型材料的应用之上。没有相应的材料突破,设计理念再先进的产品也无法实现。反之,新一代产品的设计目标也会对材料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从而极大地推动材料科学的创新。比如,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需要稀土等关键金属的支撑;电池系统需要锂、镍、钴等关键金属支撑;车身系统,通过铝和镁合金的一体化铸造,正从钢车向铝镁车转变,这些不是以行业的意愿转变的,而是以性价比为转变的。

  我认为,传统的有色金属大省,要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将新能源金属和关键金属作为首要的产业化方向,特别要加快传统电解铝、精炼铜、镁等大宗有色金属,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从低附加值的粗放型金属向高附加值的精益型金属材料转变。

  四是加快关键金属撬动未来产业的新布局。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尚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目前,我国的重点布局方向是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具体包括人工智能、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氢能等前沿领域。

  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非割裂,而是一个接续发展、梯队推进的关系。简单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正在做强做大的现在”,已经成长为经济的重要引擎;未来产业是“需要前瞻布局的明天”,决定着未来的区域竞争力和产业话语权。

  今天的未来产业,经过技术突破和市场培育,将成为明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源于昨天的前沿技术构想。它们共同构成一个面向未来的、动态持续的产业创新梯队。

  我认为,从未来产业发展的逻辑规律、从我国关键金属发展历史和强大基因、从发挥因地制宜比较优势来讲,应当对未来产业的选择和布局起到吸引作用,至少撬动与关键金属密切相关的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氢能等未来产业。从目前未来产业的科研试制情况看,已经突破了更高纯度、更高性能的要求,许多已经制约了未来产业的发展,当前,相关地方应抓住机遇,以更加主动的精神,组织专门力量,走访未来产业的龙头科技企业,以关键金属的发展优势,赢得未来产业的布局。

  五是围绕央企主责主业,扩大关键金属合作。今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多次到有色金属央企调研,明确要求有色金属央企,要持续提升重要金属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加快有色金属资源勘探、投资、开发、建设、冶炼、加工等全产业链一体化综合发展,大力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持续推动重要金属矿产增储上产。同时,要加快提升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新材料产品供给能力,将资源量变成储量、将储量变成产量、将产量变成效益。在中央的要求和国务院国资委的部署下,众多有色央企和研究院所纷纷将关键金属作为主责主业,一些钢铁企业和研究院所纷纷加入。

  我认为,有关地方部门应高度关注有色金属和钢铁央企的主责主业变化,充分用好所在地区关键金属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在做强做大本土企业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和扩大央企合作,构建“资源开采—冶炼—精深加工—高端材料—终端应用—再生循环”全产业链体系。

  六是鼓励和支持有色金属上市公司投资关键金属及产业。截至2025年上半年,A股有色金属行业共有141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2万亿元、同比增长6.49%,实现归母净利润953.6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6%。值得注意的是,超过90%的公司在上半年实现了盈利。截至2025年10月下旬,有色金属板块的总市值约为4.92万亿元。有色金属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其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颇具亮点,普遍比其母公司的表现更好。

  我认为,要鼓励有色金属上市公司投资关键金属及产业,无论它是国有控股还是民营控股。从上市公司与一般公司的主要差异来看,上市公司的投资往往更加科学,理性和高效。

  七是进一步加快钢铁和有色金属的耦合研发融合发展。钢铁和有色金属本属于冶金大学科和大专业,在20世纪80年代,一同隶属于冶金工业部领导,在2001年之前,我在钢铁行业工作;2014年,我转到有色行业工作,两个行业的工作经历,让我充分感受到,钢铁与有色金属融合发展大有可为,如果实现钢铁和有色金属制造流程的镶嵌相融,钢铁与有色金属物料的循环利用,钢铁和有色金属科技成果的互动转化,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比如,河北某钢铁企业,创新了全球第一条“钢铁+氧化铝”镶嵌流程。甘肃某钢铁集团,创新了全球第一条“钢铁+电解铝+能源”相融流程,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我认为,应创新更多的钢铁与有色金属融合发展新模式、新路径,也不失为钢铁企业主动“去内卷”所选择的转型升级之路。比如,对具有钢铁、铜、铝和核电四大产业的广西防城港市,上述的理念和方法,值得所在地的钢铁和有色金属企业吸收消化再创新,打造出更经济、更连续、更紧凑、更低碳、更循环利用的现代冶金流程。

  八是打造联动东南亚的有色金属及关键金属制造产业链。东南亚国家具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矿物资源。2024—2025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分别在老挝和印尼举办国际产能合作论坛,在泰国连续召开亚洲再生金属论坛,其中,东南亚政府和企业以及国内有关政府部门和园区参加了会议,有效地促进了双方的交流与合作,达成不少项目的合作意愿。我认为,要进一步深化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创新合作模式和运作机制,构建“矿物采选一原料进口一精深加工一高端制造”全产业链,实现互利共赢。最近,从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等西方国家正不断向东南亚的金属矿业渗透,我们应进一步采取抢先介入的行动。

(责任编辑: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