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由中国国际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2025中原铝产业链创新发展——铸造铝合金期货期权赋能铝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在郑州成功举办。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张俊超在会上发表题为《铸造铝合金材料创新与工艺升级——赋能铝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系统阐述了铸造铝合金在材料研发与工艺革新方面的最新进展,及其对推动铝产业链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的关键作用。
张俊超指出,当前我国铸造铝合金产业正面临高性能、高效率、高环保的“三高”需求,传统材料与工艺已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5G通信、轨道交通等领域对轻量化、高强韧、高导热等特性的严苛要求。他介绍,2024年我国铸造铝合金产量达1005万吨,其中再生铝占比超过70%,绿色循环与材料升级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在材料创新方面,张俊超重点介绍了高强韧压铸铝合金、高导热压铸铝合金、可阳极氧化压铸铝合金及超高强韧铸造铝合金等新型材料的研发进展。以中铝自主研发的ZL-HT3高导热合金为例,其热导率提升至173W/m·K,较常规合金提升约8%,在5G基站散热等领域表现优异,实现了“材料—结构—性能”一体化突破。
在工艺升级方面,他详细分析了一体化真空压铸、半固态成型、低压铸造、挤压铸造等先进工艺的技术优势与应用场景。他指出,一体化压铸技术可将传统车身结构件的生产时间从1~2小时缩短至2~3分钟,焊点数量大幅减少,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与集成度,已成为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关键技术路径。
张俊超强调,工艺与材料的协同创新是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数字化模拟、智能化改造与远程监控等手段,企业可实现从“经验铸造”向“精准智造”的跨越,全面提升产品一致性、合格率与能源利用效率。
他进一步表示,随着铝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加速,再生铝的高效利用与铁杂质控制技术也成为行业关注焦点。新型除铁技术与合金设计理念正在逐步解决再生铝品质瓶颈,为构建“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再生铝”全链条绿色循环体系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