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世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世铝网  >  铝业资讯  >  铝行业  >  正文

葛红林:更高水平地推动有色金属生态环境保护

2024-06-11 10:24:48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更高水平地推动

  有色金属生态环境保护

  ——摘自在2024年全国有色金属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节能减污降碳工作会上的主旨演讲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党委书记、会长 葛红林

  有色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工业领域减碳排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有色行业企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加快节能减污降碳,更高水平地推动有色金属生态环境保护。

  关于有色金属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新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总体来说,有色金属行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企业认识的自觉性转化为行动的有效性。

  一是低碳冶炼带领全球发展。聚焦最大化的节能减污降碳目标,积极推动技术改造,淘汰了能耗高、“三废”排放量大、生产成本高的落后电解铝产能,取而代之的600kA电解槽、新型稳流电解槽技术等一批先进绿色低碳技术与装备,实现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世界领先水平。国内95%以上的铜铅锌冶炼产能实现了当今世界的最先进生产工艺。同时,铜冶炼侧吹+顶吹技术、大型化电解槽、红土镍矿湿法冶炼工艺技术均实现了“走出去”,带领了全球行业技术进步。

  二是能源结构得到优化调整。随着电解铝和工业硅等高用电行业向云南、四川等水电丰富的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等风光电丰富的地区转移,清洁能源占比大幅度提升到25%的目标。同时,新建项目清洁能源占比均达到30%以上,并借助于工艺流程的节能降碳,掌握了打破欧盟绿色贸易壁垒的主动权。

  三是大气污染物排放大幅度下降。大气污染重点防控区内有色金属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达到了超低排放要求。比如,电解铝企业实现了脱硫从“无”到“有”的转变,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从200毫克/立方米大幅下降到35毫克/立方米以下,助力环境空气质量得以改善。

  四是固体废物利用取得明显成效。有色金属行业每年产生固体废物约6.4亿吨。采选过程产生的尾矿进行回填,废石大都用于生产建筑骨料,冶炼生产过程中的冶炼渣资源化利用大幅度提升,电解铝生产过程中的碳渣、铝灰得到了无害化有效利用;氧化铝生产过程的赤泥综合利用率达到9.8%,超过1000万吨。同时,跨行业合作,协同处置钢厂烟灰、石化行业废催化剂等固废,实现了“变废为宝”,既取得了较好的环保效益,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五是再生金属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力军。再生铝、再生铜、再生铅、再生锌产量不断增长,节能降碳效果显著。比如,2023年,我国再生铝产量达到950万吨,比2013年几乎翻了一倍。用再生铝生产铝材,省去了氧化铝生产电解铝的电耗,可谓“一次耗能,终身受用”。用1吨再生铝替代1吨电解铝,可减排10.6吨CO2。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力军。

  六是基本杜绝了重金属污染事件。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是有色金属行业面临的重大难题。近几年,有色金属行业高度重视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加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颗粒物排放浓度从80毫克/立方米大幅下降到10毫克/立方米,重金属排放量大幅度下降,实现了“增产减污”,有效地保护了老百姓的“菜篮子”和“米袋子”。

  关于有色金属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与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有色金属行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行业企业必须坚持其中被实践证明有效的实现路径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是坚持大宗有色金属冶炼产能的源头治理。要积极借鉴电解铝法治化市场化改革的经验,严控大宗有色金属冶炼产量的盲目扩张和失控扩张。当前,要重点强化铜、铅、锌等行业自律,确定阶段性冶炼规模的“天花板”,严禁任何形式的不合理新增产能,实现产量的源头治理。

  二是坚持电解铝用电结构的源头治理。电解铝是有色金属领域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约占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总量的65%,在中国整体碳排放总量中约占4.5%。因而,在考虑清洁能源富集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前提下,大力支持电解铝产能向清洁能源地区转移,由自备电向网电转化,减少煤炭消耗,从源头削减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削减使用火电的电解铝产能,到2030年使用清洁能源的产能比例达到30%以上。

  三是坚持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的源头治理。重点围绕电解铝石墨化阴极、电解槽大型化、智能化、数字化、火法冶炼中低位余热利用等实施一批共性关键前沿技术示范工程并推广利用。建设一批企业能源系统优化控制中心,实现能源合理调度、梯级利用,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浪费;淘汰能耗高的风机、水泵、电机等用能设备,实现老旧设备更新换代。

  四是坚持资源循环再生的最大化。完善再生有色金属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体系,引导在废旧金属产量大的地区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布局一批区域回收预处理配送中心;进一步优化再生金属企业布局,淘汰一批“小、散、乱、污”再生金属企业;完善再生有色金属原料标准,鼓励企业进口高品质再生资源,推动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化,提高保级利用水平。

  五是坚持跨产业耦合发展的最大化。要加快破除行业技术内卷,实现跨行业的工艺、技术和流程协同发展,形成更多创新低碳制造工艺和流程再造,加快从高碳型向低碳型转换,实现绿色发展。要打破行业界限,促进有色、钢铁和化工等企业间区域流程优化整合,互融相嵌,实现流程再造,实现跨行业相融发展。其中,要大力推广一些成功经验。比如,钢厂利用余热蒸汽生产氧化铝。

  关于有色金属生态环境保护的协会工作

  有色金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企业是主体,服务主体、帮助主体,是协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协会将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更高水平建设有色金属行业绿色低碳服务平台。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会与中铝集团联合牵头建设了有色金属行业绿色低碳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打造权威、开放、共享、公益的“两平台一体系双中心”。下一步,欢迎行业骨干企业积极参与,共同开发、共同使用、共同受益。3月份,我会成立了有色金属行业环境产品声明平台办公室,建设基于全生命周期方法学的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数据库,制订产品种类规则、发布环境声明报告和碳足迹报告,助力行业企业打通产品出海通道,破解绿色贸易壁垒。

  二是更高水平凝聚科技力量攻克行业难题。重点研发铝电解惰性阳极、波动性新能源调峰等一批节能降碳颠覆性技术;赤泥大规模低成本利用技术、重冶炼烟气脱硝、稀土分离高盐废水处理技术、砷渣资源化无害化等一批绿色环保的新技术,支撑有色金属行业高效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是更高水平治理三废防范环境风险。统筹好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筑牢环境底线,杜绝违规排污造成生态环境污染事件。要高度重视污染物治理设施稳定运行,杜绝数据造假。强化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区域稳定达到特别排放限值。进一步提升固体废物利用水平,妥善科学处置有毒有害的危险废物,降低环境风险。

  四是更高水平构建完整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构建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修订《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铝冶炼》,制定有色金属行业主要产品的碳足迹标准;研究修订电解铝、铜冶炼主要产品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主要污染物治理技术规范,为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五是更高水平开展行业生态环保政策研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研究财税、价格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探索开展环保、低碳绩效评价,研究在电价、水价、重污染天气停限产等方面对低碳、低排放企业差别化支持政策。研究规范废旧金属收购环节增值税抵扣政策,加大再生金属产业财税支持力度。

  有色金属行业生态环境保护是系统性工程,任重道远。面对新征程,全行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实现有色金属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静水)